光伏行業發展日漸成熟,光伏+的可能性也增多。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產品應用形式多樣、應用空間廣闊,是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新能源應用方式,近期多省區已陸續出臺了針對BIPV產品的相關支持政策,在補貼、并網等方面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
“在行業大力支持的前提下, ‘十四五’時期,BIPV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仍任重而道遠,以建筑標準設計的發電系統是發展高可靠性綠色建筑的奮斗目標。”赫里歐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赫里歐”)CEO崔永祥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電力報:2021年,BIPV將快速崛起。您對此觀點是否認同?
崔永祥:隨著近年來光伏發電技術進步加快,在2020年的上海光伏展上可以看出,部分光伏上市企業開始關注并涌入BIPV這片藍海。近幾年,分布式光伏的占比持續追趕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市場份額。截至2020年9月底,全國分布式光伏裝機 7129 萬千瓦,占光伏總裝機比重32%。廣闊的分布式市場為BIPV發展提供平臺。但是市場份額增長也在于新技術的導入,以及更完美更完善的BIPV技術的推廣和使用。
一方面,隨著平價到來,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成熟,BIPV將會得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近一年來,以北京、安徽等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政策大力支持并推動太陽能系統在建筑上的應用。我認為,在“十四五”末期,更高可靠性的BIPV解決方案將會成為光伏與建筑結合的主流趨勢。
中國電力報:目前,我國發展BIPV光伏和建筑的融合還有哪些地方待完善?
崔永祥:BIPV是建筑與光伏兩大行業的跨界融合,各自領域的標準及認證體系都相對完善,但兩者融合的新領域與之匹配的標準體系目前還沒有跟上。BIPV本身承擔著建筑的責任,又貼近人們的生活,其安全性、可靠性至關重要。
隨著近年光伏扶貧和農村分布式的發展,屋頂光伏電站著火事件時有發生,已經成為威脅人們居住安全的重要因素。部分分布式電站以高壓直流為主導的屋面光伏發電技術路線,對建筑構成了一定潛在的安全風險。同時,屋頂分布式電站難以維護清掃積灰,組串內各組件工況的一致性難以保證,因而會放大地面電站運行中存在的孤立或小概率事件發生。從建筑防火和建筑安全的角度,BIPV產業各方應引起上述幾方面的重視。
中國電力報:BIPV相較于BAPV經濟性上是否有足夠的優勢?
崔永祥:BAPV模式往往通過在建筑彩鋼瓦或屋面上二次疊加安裝光伏發電設備,是兩套系統的結合,沒有真正實現合二為一。
一般光伏發電設備的生命周期為25年,同樣以此標準要求的赫里歐BIPV光伏瓦可耐用25年以上,具備防火、防水、耐候、承重等特性,替換彩鋼瓦直接做為屋面材料使用安全性更高,確保屋頂25年不漏水,解決目前傳統分布式光伏技術BAPV附著式光伏彩鋼瓦壽命短、易漏水的痛點。而傳統的BAPV所運用的彩鋼瓦結構的生命周期大約在10年左右,僅這一點,BIPV的經濟性和可靠性的優勢優于BAPV,BIPV可以大大節省中途更換彩鋼瓦和維修防水層的成本。
以赫里歐BIPV光伏瓦為例,該產品首先具備建筑的防水、防火、絕熱、耐候、承重功能,可行走踩踏、抗臺風,完全能替代彩鋼瓦直接作為屋面材料使用,確保屋頂25年不漏水,大大提高了建筑屋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另外,每塊光伏瓦實現AI級物聯網監控功能使得后期智能運維方面更加節省了經濟成本。
中國電力報:赫里歐的BIPV光伏瓦及BIPV解決方案有哪些特別之處?
崔永祥:在傳統的應用場景中,戶用光伏必須在屋頂上進行搭建,且搭建過程中容易留下漏水點隱患,對建設條件有一定的限制,這也束縛了戶用分布式光伏的普及。面對這種困境,赫里歐推出的智能光伏瓦既滿足了房屋屋頂的建材標準,又滿足了光伏發電要求,真正實現了“一瓦兩用”。
赫里歐智能光伏瓦做到了光伏和建材瓦的跨界整合,集“建筑”和“光伏”兩項需求,滿足用戶多項需求。赫里歐BIPV光伏瓦的鋼化玻璃、復合發電層和鍍鋁鋅鋼板擁有赫里歐獨創的專利技術、專利工藝和專利設備,自動化流水線生產,一次折瓦成型,同時滿足光伏和建材的雙重標準。在建筑指標方面,赫里歐光伏瓦不僅達到了國家建材標準:耐火要求(獲建筑防火A2級認證,對標輕鋼結構屋頂,屬于不燃復合材料)、防水要求(工業級防水等級二級,壓型金屬屋面+保溫隔熱層),規格尺寸等方面嚴格按照國家《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14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與此同時,赫里歐光伏瓦光伏指標與普通光伏組件完全一致,采用晶硅電池的智能光伏瓦經過了德國萊茵 TüV 和CQC的雙重認證,采用直流側48伏低壓技術,發電功率達到320~400瓦,低壓技術具備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維護成本。
2021年,赫里歐將進一步升級推出單片550瓦以上的大工業廠房專用瓦、戶用型小瓦、發電墻體建材、養殖業專用高耐腐發電瓦、污水處理廠防臭罩棚專用弧形曲面瓦等系列產品,同時,赫里歐將持續開拓BIPV的應用場景,在光伏+交通,光伏+養殖,光伏+市政設施等方面,也將持續深入探索。